2008年10月14日 星期二

開放近用資訊筆記 - 10.09

開放近用的真諦

開放近用是針對資訊近用性的社會運動,從使用者的角度擴大資訊的流動性。矯正智慧財產權向資本主義的傾斜,在不涉入洲以律改革的前提下,藉著政治、商業、道德等訴求,遊說著作所有權人基於本身的理念及利益,釋放資訊本身的自由性,藉以促進全球的發展。

圖書館的本質就是開放近用,讀者免費使用館內所有的資訊。(圖書館提供資訊不收錢,頂多收手續費。)

開放近用內容:
1.開放近用文獻是數位的、線上的免費文獻,免除絕大部份著作權或授權的限制。
2.開放近用與傳統學術文獻的特色及服務相容:著作權、同儕評閱、營利、印本、典藏、聲望、生涯發展、索引等。
3.開放近用的法律基礎,來自著作所有權人的同意及公版著作,以前者居多。
4.開放近用的對象,以不冀望由寫作取得直接報酬的人為主。(eg.老師,不會想寫一本教科書來賺錢。)
5.部份開放近用行動以稅款贊助的研究成果為對象。
6.開放近用文獻的製作及出版,仍需要相當的費用。
7.開放近用與同儕評閱相容,很多科學及學術文獻的開放近用行動堅持同儕評閱的重要性。
8.以開放近用模式傳送研究論文,有兩大方法:開放近用學刊及開放近用典藏所。
9.開放近用的目標是建設性的,不是破壞性的。
10.開放近用不等同於全面近用。
11.開放近用是一種近用模式,不是經營模式,不是授權模式,也不是內容模式。
12.開放近用照顧到相關團體的需求。
13.開放近用有歷史根源。

開放近用的3B:
1.布達佩斯開放近用提議(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)
2.畢士大開放近用出版宣言(Bethesda Statement on Open Access Publishing)
3.柏林宣言(Berlin Declaration on Open Access to Knowledge in the Science and Humanities)

布達佩斯開放近用提議提出兩個策略:
1.開放近用典藏所(玉律):包括未經同儕評閱的預刊本及通過同儕評閱的刊後本,依典藏的對象,可分為機構典藏、學科典藏及自我典藏。
2.開放近用學刊(金科):經過同儕評閱的論文,在學刊發表,置於網際網路,供讀者免費使用。

沒有留言: